【蘭陽講堂】 活得快樂,老的有品質
由於科學的進步、醫藥的發達,人類的平均壽命近百年來呈倍增趨勢,世界各國無不面臨人口老化問題,台灣從今年三月起也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老化既是必然的趨勢,如何讓大家健康的老化就是目前要努力的方向了。 7月21日的蘭陽講堂特別邀請國立陽明大學高齡醫學科助理教授李威儒醫師來和大家談談:「老的有品質—創造健康『零失能』的銀髮生活」這個密切的議題。


一開始李醫師和上百位老中青的聽眾分享一個重要的概念:一般人認為健康是以「生病與否」為依據;其實更要緊的是身體與心理的「功能」健全才是健康的要件,也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健康的準則。身體功能健全,簡而言之就是體力要好,而體力要好又與肌肉的訓練息息相關;心理功能的健全就是要正面看待「老」這件事了。

李醫師舉唐 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一詩「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告訴大家,與其抱怨不如以更正向且積極的態度來看待老,才能健康活躍的老化。「衰弱」是走向老化的關鍵。如果在步態緩慢、無力、活動力減少、倦怠、消瘦的現象中出現3種,即是衰弱的表徵。李醫師表示人是從肌肉開始老化的,研究顯示,40歲開始每10年減少8%,70歲之後每十年會少掉15%的肌肉量,而骨骼肌的流失對健康的影響極為深遠。因此,我們要藉由強化肌肉力量介入衰弱,才能成功老化、健康老化。

介入衰弱的基本策略就是優質飲食與規律運動。研究顯示高齡者普遍蛋白質攝取不足,而蛋白質是肌肉生成的重要元素。所以,李醫師建議大家三餐平均攝取蛋白質,尤其早餐的攝取量一定要足夠,就能使肌肉合成效率達到最高。 臨床數據也顯示,老人臥床時會降低蛋白質的合成,因此,除了足夠的營養,還要透過運動來增強肌肉質量。
李醫師建議大家每周至少運動150分鐘,每次至少10分鐘,運動的強度要達到心跳量的百分之七十,大約是一分鐘走一百步的速率。 對抗疾病不如對抗老化,只要吃得好、規律運動、維持健康心態,就可以成功老化,進而創造有品質的銀髮生活! 李醫師今天還帶來一部實測肌肉量的儀器,讓大家能透過精密儀器的檢測瞭解自己體內肌肉、脂肪與水分的量比。聽說這套儀器要價不菲,今天參加講座的每一個人不僅得到營造樂齡生活的秘笈,還做了實地檢測,真的是「健康賺很大」!
《蘭陽講堂》平安無事系列講座下一場將由歌仔戲國寶藝師廖瓊枝老師主講,於8月11日下午14:00-16:00,以「樂齡咚咚鏘」為題,分享他對歌仔戲的感恩情與致力於傳承的樂齡生活。邀請您一起來聆聽精彩的人生故事,學習老得平安、有活力。請上蘭陽精舍官網:http://ly.ddm.org.tw 報名,或電(03)961-0296洽詢。
文/蘭陽精舍提供
圖/拍照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