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報導】20190112寫下生命最美的永恆-趙可式教授

「每個走向生命盡頭的人,可以練習把「道謝、道歉、道愛、道別」,作為圓滿此生的最後任務。」成大護理系趙可式教授,1月12日於蘭陽分院分享他多年在生死現場的親身經歷,她以「寫下生命最美的永恆」為題,讓160位到場聆聽的大眾,從一個個臨終菩薩的生命故事中,得到深刻的觸動與反思。

有「台灣安寧療護之母」之稱的趙可式博士,是台灣在安寧緩和醫療領域的拓荒者。而當年引領他走向這條道路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至親──母親與父親。「母親在我15歲過世,20多年後,我的父親過世,他們臨終時,在醫療體系都沒有得到尊嚴的對待」。橫跨20年,趙可式老師從國中生成為一個專業護理師,開始認真思考自己能為臨終受苦的人做些什麼?

「當時在國內,沒有人可以解答我的疑惑。」趙教授只好負笈海外,在美國取得安寧緩和醫療博士學位後,又遠赴英國,到近代安寧療護創始人桑德斯醫師(Dame Cicely Saunders)的聖克里斯朵夫安寧院(St Christopher's Hospice)進修。「到了英國,才真正見識到什麼是安寧緩和醫療,我真的是被他們感動,人可以死得這麼漂亮。是我在台灣從沒有看過的。」回台之後,她帶著無限的意志與使命,投入生死第一現場,也讓台灣的安寧療護在近幾年逐漸被接受與重視。

「雖然台灣社會上目前對於如何『好死』的觀念已經有所提升,但人們普遍對於死亡,常常還是排斥、不肯面對的。」趙博士指出,台灣有許多末期病人,特別是癌末病人,常常接受遭遇著無效醫療之苦,但這些醫療行為往往僅能延長病人瀕死及痛苦,終究無法讓病人善終。而安寧照護的基本概念,就是讓末期病人透過專業醫療團隊的積極照護、愛與關懷,陪伴病人走過有品質、有尊嚴的最後一哩路。

「只要是生命,就會凋零與死亡。這是每個人都無可迴避的。」講座中,趙教授分享一張張重症或末期病人的照片,都是她多年陪伴的病友。而再多、再進步的醫療科技,也無法使人避免死亡。「人能做的,就是如何讓臨終者和家屬即使悲傷不捨,卻能不留遺憾地放下。」於是,趙可式教授大力提倡「四道」,即──道謝、道歉、道愛、道別。讓臨終病人與家屬能在最後時刻,放下遺憾,完成此生最後的心願。「曾經有位病友的心願是希望可以自己大小便,但就是不能。這些故事都在提醒我,活著的時候,應該要知足感恩,更應積極地發願、行願。」如今,趙教授已從成功大學退休,但70多歲的她,依舊天天在她的道途上,帶領更多人圓滿生死課題。

2019年,《蘭陽講堂》續以「好願在人間」為主題,邀請多位在生命關懷、自然關懷、社會關懷中積極行願的人間行者前來分享。第二場邀請到台灣兒童文學界的奇才──郝廣才先生,分享他如何透過繪本,幫助孩子裝上自信的翅膀、翱翔天際。日期為3月16日下午14:00-16:00,報名請上蘭陽精舍官網,或電(03)961-0296洽詢。

文/莊明翰 圖/呂慧嬪

TOP